发布时间:2025-10-15 17:02:56    次浏览
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于4月4日至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五举行。此次春拍苏富比专门在4月5日推出一个以当代水墨,来自地球不同角落的古代艺珍以及艺术品组成的“奇——当代文人艺术”专场。据苏富比方面介绍,本次专场搜罗水墨、摄影、家具、雅石、木雕等精品,洋溢二十一世纪精致品位之余,又不失中国传统文人风雅,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人别具风雅的生活态度又启发自欧洲传统的「珍奇柜」(Cabinet of Curiosity)。新华摩拜尔文化艺术此次独家专访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先生,与他共同探讨当代文人书房生活的意趣。问:您认为此次「当代文人艺术」拍卖与以往的系列有什么不同、特点或创新?仇国仕:一年前香港苏富比舉行了首場「当代文人艺术」專場拍賣,此拍賣紮根於中國傳統文人別具風雅的生活態度,推廣的概念是一種圍繞當代水墨藝術的精緻品味生活方式,而不純粹是當代水墨藝術作品的展示及拍賣。這次拍賣,我們有一個稍稍不同的角度及切入點,我們引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於西方传统的「珍奇閣」內找到的奇特珍品,如遠古的化石、鯊魚牙齒等,我們同時引入一些可於現代的西方「珍奇閣」找到的、超越遠古時代、廿一世紀的作品如當代攝影;這些均是傳統上不會於中國文人書房見到的奇與美之物。這就是我們這次「奇──当代文人艺术」專場的嶄新元素及角度。新华摩拜尔文化艺术:我们得知这次苏富比「奇──当代文人艺术」,灵感启发自欧洲传统的「珍奇柜」,作为引领社会艺术消费潮流的新媒体,新华摩拜尔文化艺术以及我们的众多读者也很好奇欧洲传统的「珍奇柜」,我们更能联想到中国传统文人家中的「多宝格」,您能谈谈欧洲传统的「珍奇柜」有哪些我们中国藏家不为所知的珍宝吗?仇国仕:这次拍卖的副题「奇」并不完全源于中国传统文人「多宝格」的启发,但中国传统的「多宝格」概念与西方的「珍奇阁」正正有互相呼应及相似之处。西方的「珍奇柜」于科学大革命发生前的十六世纪非常盛行,西方的「珍奇阁」的主人尝试透过一个有限的空间、透过收集各类奇珍异品、去捕捉大自然及宇宙的无尽奥妙,例如稀奇古怪的胚胎、世界各地的珍稀奇异的生物、化石等,为观者开拓与别不同的面向;这就是此次拍卖的主题「奇」的意思,概念是启发自欧洲传统的「珍奇阁」的──「珍奇阁」是收藏家搜集各式珍宝的微细「奇异空间」,拼凑成专属的微观世界,体现生活雅趣。 问:我看到这场拍卖的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方之奇趣情怀、中国之雅韵文心”,这句话是否体现了对中国当代文人特点的定义,您能谈谈对中国当代文人是如何定义的,中国当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具有哪些特点?仇国仕:这句话主要是解释我们这次拍卖的副题「奇」的意思,并非要为「中国当代文人」下定义。我们相信拥有我们一直说的当代文人生活方式的人,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爱好说水墨、灵石等有深入认识且根深柢固地扎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群;这些爱好自宋代以来对中国学者、艺术家、诗人来说一直有其重要性并培养美学触角,这就是我们这次拍卖的概念。试想想今天的一些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如曾小俊、刘丹,他们就是今天的当代文人──他们的日常生活被传统家俱、奇根怪石包围,这些物件就是燃起这些艺术家想像力的灵感之源。可以说,本地以至外地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是我们这个拍卖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些物件,如奇根怪石等均是大自然之物,而非人为的製成品,因此可最完美地为藏家及观者带来纯粹的美学体验。事实上近数十年来不少中国以至西方的艺术家均有著当代文人的生活方式,留意以至收藏奇根怪石以及其他蕴藏文人风雅且引发奇思妙想的物件,艺术家如Damien Hirst、Anish Kapoor、Brice Marden等,他们多年来均有留意、甚至在谈及个人艺术创作时提及这些物件。问:此次拍卖的策展创意我们觉得很有趣,源于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有一个想象出来的、活在今天21世纪的当代文人的话,生于国际化的时代,他很可能同时受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明的熏陶;那他的书房会是什么样的呢?”,那么众所周知,当代可能具有这样特点的当代文人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群体,那么这类人的书房有什么共性呢?仇国仕:时至今日,在大中华地区有著当代文人的生活方式的人,我会说其中有两大族群:第一是中国艺术家,刘丹、李华弌、曾小俊、徐累等等,他们已拥抱这种当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在台湾,有很多艺术品藏家、艺商及部份艺术家亦有著这种生活方式,事实上,台湾有著最多崇尚此生活方式的追随者:茶道、茗茶、焚香、香薰等爱好便是当代文人生活方式的一部份,特别是近十至十五年。问: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兼具实用和审美的特性,那么在当今我们书写阅读被高科技的工具所取代,那么当代文人书房的「珍奇柜」是否只存有审美的价值而丧失了其实用性?您能谈一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仇国仕:我认为「珍奇柜」的古代艺珍或奇形异品与高科技工具两者之间并不互相否定。最近我在一本杂志见到一位灵石藏家的报导,相片中展示其奇石收藏正正放在其个人电脑及其他科技产品旁边,正因为这些奇石的形状、结构如此怪诞奇异,他们与功能性的家俱或科技产品反而出奇地配合,尤其是现代主义的家俱,我一直梦想可以在身边将这些奇特的物件与现代主义家俱并排在一起,例如五十年代的Jean Prouve、Charlotte Perriand,其实在我的家裡,我有一张五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的桌子,另有一件奇石收藏与其并排且非常配合。我不认为个人电脑等科技产品会破坏藏家对奇石的欣赏。问:对于中国文房用品的收藏,是和中国文化传统分不开的,您觉得文房文化和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的哪些思想?作为当代的文人将怎样在这种国际化的背景下把这个传统传承和发展下去?仇国仕:我认为文房文化透过将奇根怪石带到文人的日常生活环境,体现了传统道家思想提及的人与大自然的合一性。同时亦回应了身处廿一世纪的我们其中一个极关心的议题──对大自然的的尊重及生态环境、保育问题的关注,如何令人与大自然和平共存;这些物件正好提醒我们维持人与大自然间的平衡的重要性。问:我们知道苏富比是世界级的拍卖公司,藏家遍及全球,您是否把这一场的期待点偏向于中国藏家呢?对于国外藏家您认为这场拍卖,最能吸引他们的又是什么?仇国仕:我相信这次专场绝对会引起想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并透过艺术丰富每日美学体验的人的兴趣,如刚才提到的中国及台湾的艺术家及藏家群,我们见到中国对这板块的兴趣正活跃增长;而西方藏家,我们亦见到他们对这类奇形持开放态度,事实上早前有一位新的欧美藏家在苏富比的拍卖购入了此类拍品。我能够想像这些奇珍异品出现于美国曼克顿的阁楼、或中国传统或的文人书房、以至法式的珍奇阁,也可以完全融入,这正是我喜爱这些奇珍异品的地方,他们并没有非常根深柢固地与某个文化联繫在一起。以下均是近年市场极少见的焦点精品: 宋至明英石园林赏石(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 刘丹(1953年生)《天地玄黄》,1994至1995年作,水墨纸本,190 x 500公分(估价:1,000万至1,500万港元) 南宋吉州窑黑釉地彩绘盌(估价:15万至25万港元) 北宋褐黑釉铁锈斑笠式盌(估价:100万至150万港元)